过敏性紫癜知识要点!实用性最强攻略!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存在的一种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症状表现特点为全身性、出血性。该病以双下肢皮肤红点红斑为主要症状表现,可伴随关节肿痛、腹痛、恶心呕吐、血尿、蛋白尿等诸多症状;发病前可出现感冒发烧等上呼吸道感染、乏力、全身不适等多种前驱症状表现。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分:血小板数量不减少!

本病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内壁引起的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以至于血细胞溢出形成,考虑与免疫紊乱相关,可能与感染、过敏、应激及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红点红斑多见于下肢和臀部,部分可累及到上肢,躯干和面部较为少见。皮肤红点红斑症状是确诊过敏性紫癜的必要条件之一,红点按压不褪色,呈对称分布,一般不痛不痒,但并发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症时,会有痒感。

二、胃肠道症状 出现脐周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情况。临床诊疗中,可能会被误诊为急腹症。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等胃肠道恶性并发症。
三、关节症状 临床约有三成过敏性紫癜患者存在关节肿痛,主要累及大关节,尤以膝、踝关节多见。呈有游走性,病变关节通常存在活动障碍。

四、肾脏症状 仅从尿常规检测看,65%-80%的紫癜患者存在有尿检异常。但若以肾活检为准,则90%以上有不同程度肾受累,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肾脏侵害一般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的2-6周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尿毒症。
五、其他 如睾丸坏死、背部血肿、颅内出血等全身其他部位出血症。
可能病因
一、感染
1、感染部位
感冒发烧等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治疗时尤应注意,同步治疗感染病症。此外,还有皮肤感染、耳鼻喉感染、肛周感染、眼膜感染、生殖器感染等多种部位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
2、感染病原体
临床上存在八大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支原体感染,而该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过敏性紫癜更容易累及肾脏!

3、切断感染途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a、暴露在外的皮肤、眼睛、生殖器、肛周,注意卫生,保护粘膜。
b、和外界相通的呼吸道、消化道、尿道、耳道、鼻道、泪,仍是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c、内在迁移的 血液、神经、骨骼肌肉。
二、过敏
1、食物致敏

(1)食物气味越大越易致敏,如榴莲芒果菠萝;
(2)食物果实的蒂越长越粗,相对来说越容易过敏,如南瓜、菠萝蒂都很粗长;
(3)异体蛋白食物,如鱼、虾、蟹容易过敏;
(4)由长链氨基酸组成的食物更易过敏,如牛奶,黄豆;
(5)外来食物更容易过敏,如番石榴、蕃茄。
(6)离人类居住较远的食物, 如深海鱼类、高山菌类、大雁等野味。
(7)有很多细子核的水果更易过敏,如猕猴桃、桑树果。
(8)中医说的“发物”更容易过敏 如韭菜、公鸡、鹅、牛羊肉。虽说食物易致敏,但个体差异很大,只是可能的一种致病因素。
2、药物致敏

(1)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类,磺胺药);
(2)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
(3)镇静剂(苯巴比妥类);
(4)激素类(雌激素,雄激素);
(5)抗结核药(对氨柳酸、异烟肼、链霉素);
(6)中药类, 煎服蒲公英,冲服生蜈蚣粉;口服复方丹参片;外用石膏粉等。总之,所有的药物都可能是致敏因素,临床需警惕。
3、吸入
(1)花粉吸入;
(2)空气中粉尘、尘螨、毛发屑、菌孢子、雾霾等的吸入;
(3)挥发性物质,如香水、天那水等;
(4)空气的温度、湿度、成分的改变,也有人敏感;远离污染,空气清新真正的重要。

4、接触
(1)“污”水,受污染的水接触皮肤可致敏;
(2)穿戴盖物品 如新衣服、袜子、鞋,或化纤类穿戴品;(3)家具 皮沙发、皮座椅等为易致敏因素;
(4)日常用品 牙膏、沐浴露、化妆品。“洁身”很重要。5、水 不喝冷饮;不喝可能有污染的水。
6、环境
(1)生活环境
(2)社会环境对于迁延反复的环境,搬“家”也许能治病!
三、应激反应

1、运动 骨骼肌肉运动过度运动,特别是双下肢的运动;体力活过度致劳累。
2、心理 家人的责骂、体罚;学习的压力;受到惊吓;负面事件的影响。
3、疫苗 疫苗的接种;
4、损伤 摔伤、烫伤;
5、蚊虫叮咬。
6、环境 光、声的刺激;气温、湿度的改变。
四、遗传因素

该因素也是发病的一种,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部分紫癜患者存在家族病史。
对症治疗

一、抗过敏 考虑与过敏相关时,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类药物,有时也用白三烯受体抑制剂;
二、抗凝 过敏性紫癜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用双密达莫抗凝。
三、抗氧化 多选用用维生素C或含维生素C的药物,有时也可以多进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
四、抗炎 当出现严重的关节症状或腹痛明显或肾脏病变严重时,会用到糖皮质激素抗炎。
五、清血管 通过对应仪器的治疗,消融分解血管壁上沉积抗原抗体复合物,代谢排解。
六、调免疫 合理运用对症中药以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改善脏腑功能,对提升疾病治疗整体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护理原则
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
二、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预防感染,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注意饮食,注意环境安全;避免感染、过敏、应激的所有可能致病的因素。
四、为预防复发,依从性要好,对症处理,调节好自己良好的免疫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直至完全康复。